娛樂中心/蕭廷芬報導以「蛇姬」裝扮闖出名號的藝人林采緹,2年前遭遇丈夫胡睿兒撿屍偷腥,她日前宣布「兩人正在協議離婚事宜」,目前獨立撫育兩人1歲多的兒子。身材火辣的她也經常在社群網站上放送性感福利。她近來積極投入健身,連日來PO出許多布料少少的運動照,但卻引來酸民嘲諷「故意賣奶」,讓林采緹不甘示弱回嗆。林采緹近來讓自己用有緊實的身體曲線,積極投入健身,幾乎天天都會更新各種姿勢的健身照,本就前凸後翹的她,在穿著貼身的低胸運動短背心跟緊身韻律褲的情況下,只要稍微彎腰、躺在墊子上,胸前雪乳就幾乎快要彈出,讓單純的有氧運動照片,火辣程度不輸性感寫真。就連林采緹自己看到照片都忍不住笑說::「這根本邪惡視角,只能說太會拍了!不過很放心,這裡都是女生唷。」許多粉絲看到照片也不吝給出讚美:「很漂亮」、「攝影師懂拍」、「辣媽」,但也酸民出言諷刺:「當然放心啊~妳就是故意上來賣奶、刷存在感兼掩飾不紅沒才藝的不是嗎?」林采緹看到也不客氣回嗆:「我發現每篇你都很愛回我攻擊我,我知道你真的很想讓我注意到你,好了,我回你了,這樣開心了嗎?哈哈。」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董至成婚變後神隱10天首露臉!合照女星洩他「憔悴近況」專訪/不怕馬嫂生氣!何蓓蓓激吻馬俊麟沒在怕…下戲全忘了超胸DJ全裸僅毛巾遮身 藍星蕾秀「寵物視角」粉喊想飼育戴上墨鏡!親揭歐陽妮妮3優點 張書豪甜讚:完全不靠家人


ypakla933942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屆「大衛體育盃全國網球排名精英賽」今(22)日圓滿落幕,男單由孟慶洋封王,女單則是李亞芯封后,冠軍可獲得國內全排積分130分及獎金三萬元,亞軍則有積分95分及獎金兩萬元,同時享有出國參賽補助,此外冠軍可獲得國際賽事單打會內外卡乙張。 眾所期盼的男女單決賽於上午十一點半開賽,兩組人馬盡全力爭取最高榮耀,男單決賽由第三種子何承叡強碰黑馬孟慶洋,雙方為爭奪「2020華國三太子國際男子網球挑戰賽」單打會內外卡,無不拚盡全力奮戰到底。有別於昨日三盤苦戰,孟慶洋今日以6-3、6-4直落二收下勝利,首度在大衛體育盃全國網球排名精英賽登上冠軍寶座,而賽後被問及有望於華國三太子盃單打會內賽首度亮相,孟慶洋更開玩笑地表示,希望能抽到前輩兼好友「小胖」楊宗樺,並與他一較高下! 女單決賽部分,衛冕冠軍楊亞依來勢洶洶,首盤以6-3迅速拿下,不過對手李亞芯同樣不是省油的燈,以6-2搶下第二盤,將戰局延長至第三盤,李亞芯延續次盤極佳手感,最終以3-6、6-2、6-3上演逆轉戲碼,也讓楊亞依二連霸夢碎。除了獎金與積分外,女單冠軍還可獲得「2020台塑盃國際女子職業網球錦標賽」單打會內外卡乙張。 由中華民國網球協會張思敏副理事長及立勝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所共同贊助的「大衛體育盃全國網球排名精英賽」在此畫下完美句點。近日同樣在臺北市網球中心上演精彩賽事的還有「華國三太子U18賽事」,男子組由王愷翊、曹家凡、翁子茗及張子隸取得四強門票,女子組四強則為曹家宜、陳柔蓁、陳亭安及廖辰榛,最終勝負將於明(23)日揭曉。


ypakla933942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回顧兒童權利發展,在古代兒童被視為父母的財產,兒童沒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無法享有身為人的基本權利。隨著社會環境與文化變遷,19世紀之後興起保障兒童權利的觀念,認為國家有責任保護家庭中弱勢的兒童。為了要求各國重視兒童的權利,聯合國在1989年正式通過《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以下簡稱「公約」)。公約以兒童為權利主體,強調國家與家庭應照顧與保護兒童,各種關於兒童的權利對各締約國皆有法律的拘束力。我國雖因國際地位因素無法成為公約的締約國,我國主動於2014年立法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賦予公約各項兒童權利我國國內法律之效力,並透過法規檢視,對不符合公約規定者,進行法規之增修或廢止及行政措施之改進,讓我國兒童權利保障與國際接軌。另外,我國於2017年11月邀請五位國際兒童權利專家,對我國首次的國家報告進行審查,提出結論性意見,成為檢討、改善與研擬後續兒童權利保障之重要依據。《兒童權利公約》以兒童為權利主體,強調國家與家庭應照顧與保護兒童,各種關於兒童的權利對各締約國皆有法律的拘束力。(資料照,美聯社)歷經法規檢視及國家報告審查之後,我國兒童權利的保障與落實並不因此結束或停滯,而是進入另一個更具有挑戰的階段。然而想要落實兒童權利、調整政策,需要設想出更具體細緻的方案、措施來達成。這種工作是需要一些跨學科的知識、一些跨部門溝通的能力及一些想像力。在既有的體制內,這種想像力往往被認為是「天真的」、「可愛的」,也就是白話文裡的「不可行」。愛因斯坦曾言:「邏輯只能帶你從A點到B點,想像力卻能帶你到任何地方。」這些創新的方案、措施常常蘊含著超乎想像的效果。2016年國民健康署委託倫敦大學健康公平學院編篡「台灣健康不平等報告」,該報告提出「給予每一位兒童最佳的起跑點:親職教養計畫」的政策建言。家庭是兒童成長最重要的環境,而每位父母都是照顧自己孩子的最佳人選(這就是所謂的:家庭成長權)。為了不要讓家庭社經背景的不平等,蠶食鯨吞了孩子的權利, 在接下來落實兒童權利更具挑戰的階段,我們努力、妥當的推廣親子共讀方案,因為長期追蹤兒童語言發展與學習的研究皆證實,親子共讀是開發兒童腦部功能最好的工具:[1]將新生兒贈書由縣市戶政單位或圖書館發放,調整為縣市醫院嬰兒室發放,並於出院時,由醫護夥伴進行親子共讀衛教。這就是進一步落實《兒童權利公約》最佳例證。長期追蹤兒童語言發展與學習的研究皆證實,親子共讀是開發兒童腦部功能最好的工具。(資料照,美聯社)親子共讀的重要性親子共讀就是父母或其他照顧者和孩子共同閱讀書本並進行互動式對話的行為。嬰兒室的醫護夥伴從生命的起點就開始教育父母關於親子共讀的觀念,雖然新生兒還小、無法看懂或聽懂書上的內容,但共讀時新生兒躺在父母溫暖的懷抱裡,可藉由父母孰悉的聲音、關愛的眼神以及臉部豐富表情,感受父母的愛與關懷,建立彼此的親密關係。研究發現親子共讀時,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式對話次數越多,越會刺激孩子腦神經的活性反應,[2]追蹤至學齡後的語言理解和智商測驗分數也是越高。[3]當使用不同類型的玩具為親子互動的遊戲工具時,研究證實相較於傳統玩具(積木、玩具汽車)或紙本童書,3C電子玩具反而減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語言交流和互動行為,[4]甚至使用3C電子玩具時父母較常使用負面語言,造成孩子的口語表達機會變少,但使用紙本童書來進行親子共讀時,親子之間的語言和肢體互動較多,尤其是父母藉由紙本童書主動引導討論內容,豐富的語言字彙且使用正面語言,可促進孩子的語言理解,[5]鼓勵孩子學習表達自己的意見,提高孩子日後的溝通能力與思考能力。另外,親子共讀頻率愈高,孩子出現過動、不專心或暴衝行為愈少,同時也減少親子衝突與父母情緒失控的情況,降低父母不當管教子女的行為。[6]孩子藉由親子共讀的互動,感受父母的愛與關懷,能在互動中建立依附關係的安全感,有助於增進孩子的自信心。再者,培養親子共讀的好習慣,孩子從小對書本有美好的接觸經驗且有閱讀的習慣,長大後才會願意走入公共圖書館或參與閱讀活動,善用公共圖書資源。培養親子共讀的好習慣,孩子從小對書本有美好的接觸經驗且有閱讀的習慣,長大後才會願意走入公共圖書館或參與閱讀活動,善用公共圖書資源。 (資料照,新北市立圖書館提供)推廣親子共讀即在落實兒童權利公約《兒童權利公約》的各項權利乃相互依存且不可分割,當中貫串公約所有權利的是四項一般性原則,分別為:禁止歧視原則(公約第2條);兒童最佳利益原則(公約第3條);兒童生命、生存及發展權原則(公約第6條);以及尊重兒童意見原則(公約第12條)。台灣因為實施全民健保制度,有便利的就醫系統,依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台灣新生兒約99.8% 是在醫療院所出生。在醫療院所內,醫護夥伴對於每個新生兒,並不過問父母的種族、宗教、社經背景、國籍或其他身分地位等,皆公平地給予最適合的醫療照護。因此,若由嬰兒室醫護夥伴對父母進行親子共讀的衛教指導,即可讓台灣每一個新生兒都能公平地得到親子共讀的照護方式,而體現了公約禁止歧視此一原則。相關研究指出,2歲以前是兒童腦神經功能和高等認知發展的關鍵時期。[7]在媽媽肚子裡的胎兒已完成聽覺發育,出生後以語言的感知發展最好且最快速,尤其是媽媽此孰悉的聲音比陌生人的聲音更能刺激聽覺的語言接受區,有助於孩子的語言認知學習。[8]更有研究發現,在家中父母陪伴孩子閱讀時,會和孩子有互動的對話,可提高嬰幼兒的腦部活性,尤其是讀寫能力區域的活性反應會較強。[9]另外,父母唸故事書時,嬰幼兒躺在父母溫暖的懷抱裡,能夠建立親子之間親密的依附關係,奠定其穩定且正向情緒的人格發展。因此,在孩子腦部發育和人格發展的黃金時期,從新生兒就開始進行親子共讀,乃符合公約兒童最佳利益此一原則。再者,從新生兒開始的親子共讀,醫護夥伴教導父母正確教養觀念和親職技能,才能發揮家庭照護兒童的最佳功能。而在有安全依附關係裡成長的孩子,長大後遇到挫折較能夠朝正向情緒發展,與親人分離時較能適應新環境,並勇敢探索新事物,因此可落實公約關於兒童生命、生存與發展的權利。親子共讀有助於提高嬰幼兒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孩子從小學習表達自己的意見,而父母已養成習慣陪伴孩子互動式對話,也較願意花時間傾聽孩子的意見,如此即可落實公約關於兒童意見被傾聽的權利。親子共讀有助於提高嬰幼兒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孩子從小學習表達自己的意見,而父母已養成習慣陪伴孩子互動式對話,也較願意花時間傾聽孩子的意見。(資料照,取自閱讀教我們的五件事臉書)更細緻地落實兒童權利公約我國推廣嬰幼兒閱讀,乃效仿英國「Bookstart閱讀起步走」贈送嬰幼兒閱讀禮袋此活動。教育部於2009年開始將嬰幼兒閱讀納入「閱讀推廣與館藏充實計畫」,委託各縣市進行「閱讀起步走」活動,贈送閱讀禮袋給0至5歲的嬰幼兒。其中關於新生兒閱讀禮袋贈送活動,現行是在各縣市的圖書館辦理借書證或戶政事務所辦理新生兒戶口登記時贈予。教育部「閱讀起步走」0至5歲嬰幼兒閱讀推廣活動已經進行10年之多,但是效果無法明顯呈現。從2019年科技部公布的「台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追蹤報告指出,3歲幼兒的家長中,約有3分之1完全或幾乎不與幼兒共讀,只有約三成家長每週與幼兒共讀4次以上,這些數據都遠低於國外:2至6歲幼兒家長有五成以上每週共讀6至7次。檢視教育部的新生兒閱讀禮袋贈送活動,圖書館人員或戶政人員僅提供禮袋卻沒有對父母指導親子共讀的觀念與技巧,父母無法了解親子共讀的重要性及容易性,不會善用禮袋內的童書來進行親子共讀。這本贈書領回家後就束之高閣,因此,無法促成父母與孩子的共讀習慣,也讓贈送閱讀禮袋的美意大打折扣。《兒童權利公約》明定國家為保障兒童權利,應協調各級政府部門以及政府與民間之間的合作事宜,其中包含政府衛生部門和各醫療單位,由此可知,每天照顧兒童健康的兒科醫療單位,亦為守護兒童權利的重要份子。2014年起宜蘭縣羅東聖母醫院嬰兒室醫護夥伴在出院時指導父母關於親子共讀觀念,並贈送一本洗澡書給新生兒家庭。[10]2017年宜蘭縣文化局與縣內醫療院所合作,改由嬰兒室協助發送「閱讀起步走」的新生兒閱讀禮袋。從宜蘭縣的經驗可知此跨部門合作方式是可行的。國民健康署於2018年將親子共讀觀念納入母嬰親善衛教項目中,有接生嬰兒的醫療單位多已在嬰兒室逐步落實親子共讀的衛教項目,2019年8月起雲林縣和2020年1月起嘉義市也都參考宜蘭縣的資源整合、跨局處合作方式,由文化局和醫療院所嬰兒室合作,先給予親子共讀衛教後再贈送新生兒閱讀禮袋,共同推廣新生兒家庭閱讀習慣。可惜的是,教育部總認為這是推廣圖書館閱讀活動的資源,盡管2018和2019年的閱讀起步走檢討報告都提及「避免只有贈書沒有宣導觀念,可與嬰兒室合作的改進方案」,但現行政策仍維持由各縣市圖書館或戶政事務所贈予閱讀禮袋,官僚體系僵化行事方式,完全沒有以兒童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兒科醫護夥伴原本就是了解兒童發展的專業人員,若能整合國家資源,結合原本已施行、但缺乏親子共讀指導的新生兒閱讀禮袋活動,轉移贈送地點到原本已在推廣親子共讀的嬰兒室,加上新生兒的父母信賴醫護夥伴的專業能力,讓新生兒父母獲得親子共讀觀念後,能夠立刻拿出一本童書來練習,做到「儘早開始唸故事書給寶寶聽」,知行合一地發揮這本贈書的最佳效益並守護兒童權利。國民健康署於2018年將親子共讀觀念納入母嬰親善衛教項目中,有接生嬰兒的醫療單位多已在嬰兒室逐步落實親子共讀的衛教項目。(資料照,取自ben lai@flicker)結語現今3C電子媒體改變親子互動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或醫療場域,常可看到父母拿出手機、播放影片來安撫哭鬧的孩子,孩子的目光全被3C炫麗的聲光音效吸引,屏蔽了孩子與周圍成人、環境的溝通學習機會。相關研究證實,當幼兒單獨使用3C電子媒體時間越長,會減少腦部白質的完整性,不利於腦部神經訊息的傳遞,尤其是對負責傳遞語言理解、語言表達以及讀寫能力中樞之間訊息的白質影響最大,也因此這些幼兒的語言理解和認知測驗分數較差。[11]另外有針對5歲以下兒童發展測驗篩檢來評估使用3C電子產品的影響,發現兒童愈早開始使用3C產品,會造成認知遲緩與學習成績較差的結果,研究指出因孩子使用3C產品時,與人互動的對話次數和字彙量會減少,孩子懂得的單字和能表達的語句就會變少。[12]因此,為了善用國家各部門的專長與資源,先以醫療專業建立親子共讀觀念再輔以「閱讀起步走」所贈送的童書,落實親子共讀習慣於家庭生活中,促進兒童腦部發育、語言理解、溝通表達與親子良性互動的情感連結,還可減少父母親的不當教養行為,因而防治兒童虐待的發生;另外,透過父母儘早開始唸故事書給新生兒聽,從出生開始培養閱讀的好習慣,長大後從閱讀所獲取的知識,更可打破貧者愈貧的馬太效應。親子共讀會影響一個人的終身發展,我們建議中央政府和各縣市政府,「小小的改變,大大的不同:與新生兒分享第一本故事書」,將新生兒閱讀禮袋的贈書由各縣市戶政單位或圖書館發放調整為縣市醫院的嬰兒室發放,從嬰兒室開始建立親子共讀的好習慣,讓我們以親子共讀落實兒童權利公約,守護台灣每個兒童的權利。落實親子共讀習慣於家庭生活中,除了促進兒童腦部發育、語言理解、溝通表達與親子良性互動的情感連結,還可減少父母親的不當教養行為,因而防治兒童虐待的發生。(示意圖,取自Jerry Lai@flicker)[1] Tzipi Horowitz-Kraus, John S. Hutton, From Emergent Literacy to Reading: How Learning to Read Changes a Child’s Brain, 104 Acta Paediatrica 648 (2018).[2] Rachel R. Romeo et al., Language Exposure Related to Structural Neural Connectivity in Children, 38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7870 (2018).[4] Anna Vogel Sosa, Association of the Type of Toy Used during Play with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Parental-Infant Communication, 170 JAMA Pediatr 132 (2016).[6] Manuel E. Jimenez et al., Early Shared Reading is Associated with Less Harsh Parenting, 40 J. Dev Behav Pediatr 530 (2019).[7] Sarah Cusick, Michael K. Georgieff, The Role of Nutrition in Brain Development: The Golden Opportunity of the “First 1000 Days”, 175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16 (2016).[8] Maude Beauchemin et al, Mother and Stranger: An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 of Voice Processing in Newborns, 21 Cerebral Cortex 1705 (2011).[9] John S. Hutton et al, Home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Brain Activation in Preschool Children Listening to Stories, 136 Pediatrics 466 (2015).[10] 2007年吳淑娟醫師率先在宜蘭縣聖母醫院健兒門診開始推廣親子共讀,看到提高父母對親子共讀觀念有事半功倍的效果。Wu Shu Chuan, Lue Hung-Chi, Tseng Lo-Lin, A Pediatric Clinic-based Approach to Early Literacy Promotion – Experience in a Well-baby Clinic in Taiwan, 111 J. Formos Med Assoc. 258 (2012).[12] Sheri Madigan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creen Time and Children’s Performance on a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 173 JAMA Pediatr. 244(2019)*作者廖宗聖為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授、台灣國際法學會監事。共同作者李欣蓉為嘉義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兒科醫生、醫起育兒愛閱協會常務理事。更多風傳媒報導相關報導》 點教育》臺灣的教育在英格蘭化?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教育部,延「懶」人心


ypakla933942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在疫情在全球持續延燒,日本境內到目前為止共出現121例確診,鑽石公主號上則是共634例確診。而針對該狀況,就有人在PTT上發文詢問:「日本人要怎樣才會恐慌?」而該問題也掀起了不少網友的熱烈討論。原PO表示,日本堪稱全世界最淡定的民族,連311地震都亂不了寫在DNA般的秩序,這也讓原PO好奇的發文詢問:「除了限量版以外,日本人要怎樣才會恐慌?」對此,網友們紛紛留言「返老還童才會,年紀大一切都看淡了」、「東京電視台停播動畫」、「奧運取消吧,這樣整個面子都保不住,就會開始咎責了」、「停辦奧運」、「富堅和尾田榮一郎感染肺炎」、「禁止所有風俗店,日本大叔暴動給你看」、「灌籃高手復刊」、「獵人完結」、「哥吉拉打噴嚏」、「哥吉拉完整體上岸時吧」、「哥吉拉出現」、「初音確診武漢肺炎」。但有人就分析初可能發生恐慌的情況「要天皇也得肺炎或出來說話叫大家恐慌才會動作」、「可能真的要皇室成員有疑似症狀才會全國害怕」、「天皇得肺炎應該全國會崩潰」。x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防範武漢肺炎,肥皂勤洗手、必要時戴口罩、避免食用生肉及生蛋、少去人多的場所、避免接觸禽畜類動物!回國若身體不適請主動通報,14天內出現疑似症狀請先撥打防疫專線,並戴上口罩儘速就醫,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野狗在追人的時候到底在想什麼? 犬系鄉民揭密韓國大南醫院肺炎確診111名 群聚感染原因曝光假如美國肺炎迅速傳播後會比亞洲慘嗎? 網曝下場韓國肺炎疫情為何失控? 網曝觀察結果:絕對中標


ypakla933942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中以下學校開學倒數,校車也是防疫重點,台中市政府除要求各校平日加強車輛清潔消毒,今天(22號)、明天兩天,更針對高中以下公私立學校校車、幼兒園幼童專用車、補習班交通車,加碼提供免費校車消毒服務,讓學生安心搭乘。因應25號開學,台中市政府全方位加強校園防疫,繼宣布加碼發放學童口罩、公私立校園全面消毒後,再加強公私立高中以下學校校(專)車、幼兒園幼童專用車及補習班接送車輛消毒防疫,本週末假日,在2020台灣燈會向上停車場接駁站,提供校車免費消毒服務,時段是上午9點到12點、下午1點30分到4點30分。教育局長楊振昇表示,因應開學日,市府跨局處積極進行校園各項衛教、物資發放、消毒工作。教育局更持續督導落實各級學校防疫工作。載送學生的接駁車輛更不容忽視,除已要求平日加強車輛清潔消毒外,利用週末兩天,提供免費消毒服務,希望學生從出門上學到放學返家全程更放心,安心就學,避免任何感染風險。環保局長吳志超則指出,以小娃娃車為例,除了小朋友上車前、坐下位置後會觸摸到的地方,司機開門的把手、接小朋友的老師所觸摸到的地方,一一消毒。遊覽車型校車部分則針對駕駛座、駕駛盤、把手,車內沿著中央走道,上頭的手把、連不見得用到的逃生門,只要身體會接觸到的地方都會消毒。針對市府免費加碼校車消毒服務,吉兒寶園方負責人何小姐表示,私立幼稚園已開學兩個禮拜,防疫工作如火如荼,娃娃車發車前、發車後也會做好防疫工作,感謝市府提供細緻服務,讓吉兒寶238位學生家長放心。


ypakla933942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鄉民中心/陳又瑞報導中國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目前除了中國以外,韓國、日本分別列居疫情嚴重的第二、第三國,尤其是韓國一名「毒后」超級傳播者因參加邪教「新天地教會」聚會,導致至少231人確診,引發台灣民眾一陣熱議,不過有網友認為,台灣接下來還有清明掃墓、媽祖遶境等活動,「根本不用笑南韓」!原PO在《PTT》上發文表示「根本不用笑南韓」,台灣接下來有台商清明掃墓,目前仍有5個航點可飛來台灣,之後還有大甲媽祖、白沙屯媽祖的繞境盛事,屆時就可能成為台灣防疫的破口。對此,許多網友紛紛表示「媽祖遶境真D可怕」、「早該斷航了」、「現在不止要禁台商回來,連日韓也該禁了」、「我還是乖乖躲在家」、「回來先隔離14天」、「今年回家掃墓 明天家人掃你的墓」。不過也有網友指出「愚蠢,有居家檢疫14天的規定,不會隨便擴散」、「不喜歡宗教活動也別帶風向,肥宅運動會元宵燈會辦完現在才害怕?」、「繞境是戶外 XD」、「乾脆說明年春節又快到了,會大爆發的」、「打給鎮瀾宮、白沙屯」、「笑死,有怕成這樣喔還製造輿論耶」。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日本大臣道歉!鑽石公主號23人「下船沒做過病毒檢測」南韓全淪陷!大邱27歲女…害「最後堡壘」蔚山市防疫破功不斷更新/日本北海道新增8例!全球武漢肺炎一覽陸限原料出口!他憂「口罩能撐多久?」 網曝台灣強大實力


ypakla933942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鍾子偉/商周.com專欄作者幾個星期前,我遇到了一個2年多沒見過的大學學妹。畢業後,我們各自選擇了不同的職業道路,每隔幾年才會在同學聚會或共同朋友的婚禮上相遇。畢業之後,她在一間美國大型跨國企業找到一份很穩定的工作,看起來過去幾年有個非常開心且成功的職業生涯。5年前我們那幾次碰面時,她提到開始跟一個人非常好的年輕內湖科學園區工程師在約會。 當我們同學聚餐時,她的男朋友有幾次還會來接她,我們也會跟他打聲招呼。他們看起來在一起非常開心,而且看起來是個非常溫柔且支持她的男朋友。我們多數認為他們很快就會結婚,但現在兩個人都已經年過30了。這次碰面時,我問她交往情況如何,還在一起嗎?喔,是的,他們依然在交往。她的男朋友最近在一間非常知名的國際科技公司找到新工作,剛當上基層主管。他們已經交往6年多了。沒有計劃結婚?她長嘆一聲。過去的3、4年裡,他們一直在討論這個問題。一開始的目標是打算兩個人都30歲的時候就結婚,而那已經是幾年前了。發生了什麼事呢?她的父母。學妹的父親是一位成功的小兒科醫生,母親是大學教授。你可以想像,他們兩位對於女兒要結婚的對象有很高的期待,希望能夠來自非常類似的家庭背景。對某些醫生,老師,教授或公務員的父母來說,這通常意味著來自同一背景、行業或某些很少數的選擇。一開始,當她父母第一次見到男朋友時,實際上非常喜歡他。他人很好,非常有禮貌,並積極有目標性的去探索自己的職業生涯。但是在更瞭解他,尤其是家庭背景後,他們開始變得不滿。男生的父母都沒有大學畢業,其中一位常失業,而且成長過程家庭生活往往不穩定,經濟情況低於平均水準。 過了一陣子,她的父母強烈建議他們分手。最初,他們想或許過了開始的一兩年後,當父母變得習慣他,理解家庭背景跟男友個人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他依然是非常支持她且很棒的男朋友後,父母最終會克服這點並且允許。結果卻是反過來,隨著她年紀增長,父母逐漸變得更不滿、越來越強烈催促,有時甚至會用情緒勒索他們分手。現在在家中,這是一個禁忌的話題,而且甚至拒絕提到男朋友的名字,常常試著幫忙介紹他們女兒其他的可能對象。學妹又嘆了一口氣:「你難道不覺得這有點過頭了嗎?我們現在都已經年過33歲,兩個人都想要結婚。我想過去6年,他已經證明了他是個穩定、成熟,值得信賴的未來老公選擇。但我的父母依然拒絕接受這點。我可以想像他們對於我男友家庭的差異和背景,會影響我們未來家庭生活的擔憂,但說老實話,這完全不是他的錯,而且我認為僅因為他的家庭背景,認為他是個壞人要強迫我們分手,這是非常不公平且帶有偏見的。難道你不覺得有時候當父母是醫生背景,他們常常陷入自己的社交小圈圈,陷在非常狹隘和有限的教養教育背景,而且非常在意面子?最終,他們總覺得自己是對的,而且會非常保守,對於什麼能接受以及關於對錯的想法非常絕對。」根據我自己的經驗,現在多數朋友都已經年過30,許多人正走入家庭生活階段準備結婚了,這是相當普遍的問題。不僅是這些背景的家庭而已,還包含傳統上有良好教育但很封閉的小圈圈背景,像是小學老師、政府公務員和律師等等。社會正在變得越來越快。30年前被接受的東西,現在可能被認為已經過時了。從科技到LGBT權利,再到女性權利和意識的提升,一切都變化得非常快,以至於上一代被困在一個似乎只能認可其價值觀的小圈子是非常普遍的情況,對他們來說要與時俱進非常很困難。對於50-60歲、有非常成功背景的父母來說,聽進去直接違背他們世界觀的事情是非常困難的。他們要好的朋友、同事、員工或是學生通常不會直接當面挑戰他們,都會試著不要對他們不禮貌。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我們的父母、家庭成員,或是任何我們尊重,希望能持續成長和進化的長輩來說,教育他們的責任,或是不時刺激他們、迫使他們接觸和接受這些新的世界觀、新的可能性跟更開放的思維等等,這些責任只能由自己的孩子—我們,來完成。這是我們的責任,不管多痛苦,甚至有時候要挑戰、辯論、討論或是推翻一些我們覺得明顯錯誤、過時、過度批判或有偏見的舊有價值觀。這樣,也只有這樣,我們將一同成長和進化,分隔世代的差距和隔閡,才有機會能逐漸減少,而非增加。如果從來沒有真正的討論或辯論,每個人依然持續活在自己的世界,看起來每個人都同意且跟著他們一起「微笑」著,那我們要如何期待社會能夠真正一同進化和成熟?如果不是我們這些「孩子」,那麼我們該希望誰能做到這一點?更多商業周刊文章穿上不適合的衣服,就是在傷害自己!形象管理專家教你:打造沒有「廢物」的完美衣櫃※本文由商業周刊網站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ypakla933942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安健康/王彥文報導】想必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站起身時忽然感到頭暈目眩、或是覺得雙腳站不穩、感到飄飄然的。根據日本腦科與急診醫師們表示:站起身時頭昏、步伐不穩,在他們的臨床經驗中也可能是腦中風和癌症的前兆。 腦血管內壁變厚、引發頭昏目眩 根據在東京開業的腦神經外科醫師工藤千秋表示:站起身時覺得頭昏、步伐不穩,可能是腦中風的徵兆;因為這時的腦血管內壁已經變得越來越厚、血液能流動的範圍已經越來越小了,所以會出現經常頭昏、站不穩這些前兆。 工藤千秋進一步說明:雖然對於腦中風的徵兆、一般人印象中的都是手腳發麻或說話變得不清楚;但是如果經常覺得頭暈目眩、站不穩或行走時步伐不穩,很多患者在此時已經因為腦血管內部變窄,使得腦細胞開始壞死。他在臨床遇過許多病人,都在腦中風發作的兩三天前、就已經開始感到頭暈或站不穩的現象。 東京頭痛專科診所的丹波潔院長也表示:腦中風也包含小腦或腦幹中風,而小腦或腦幹中風的病人,有25%除了頭暈目眩、步伐不穩、站不穩這種輕微的徵兆以外,並無其他症狀。因此有許多患者以為是內耳發生問題,在求診耳鼻喉科無果後,腦中風發作。 頭昏是否因腦中風引發?如何自我檢測 橫濱市立腦中風‧神經脊椎中心副院長成倉健,則提供自我評估「頭昏是否為腦中風徵兆」的方法:如果能在沒椅背的椅子上,雙膝緊閉、雙手自然下垂的狀態下穩穩坐著的話,頭暈目眩的原因便不在腦部。 癌症腫瘍放出的發炎物質與內出血、會引發病人感到頭昏目眩 京都市洛和會丸太町醫院的急診部長上田剛士醫師表示:他在臨床遇過許多主訴頭暈目眩、仔細檢查後卻發現原來是癌症腫瘤的內出血,導致患者感到暈眩。尤其是胃癌與大腸癌的患者,由於腫瘍忽然大量內出血、血壓因此急速下降,導致大腦缺乏足夠的血液循環、引發接近昏迷程度的頭昏目眩,這種患者在一天以內由於大量失血、陷入休克而不治的情形相當多。 東京腫瘍中心的大場大醫師則說明:他有許多病人因為慢性的頭暈目眩而就醫,最後發現是消化系統的癌症,由於消化器官的癌症會緩慢地內出血、引發慢性貧血;等到患者由於經常頭昏目眩而就醫時,時常出現癌細胞已經轉移到淋巴結的狀況。 大場醫師還說:除此之外,癌細胞增殖、惡化速度極快的小細胞肺癌患者並不會出現肺癌一般常見的呼吸困難、氣喘這些症狀,反倒更常出現因為頭暈目眩而就醫、最後確診的情形。這是因為無論哪種癌症、癌細胞都會放出賀爾蒙與發炎物質,讓血壓與血糖下降,引發頭暈目眩。 上田鋼士進一步說明:如果無故感到頭暈目眩、站立或走路時步伐不穩的人,能夠不輕忽這些現象、趕緊就醫的話,便能夠在初期得到治療。他表示要是因為頭暈目眩就醫後、情況依然沒有改善,請趕快尋求其他醫師的第二次診斷;因為慢性且長期的頭暈目眩、在臨床上經常被發現是癌症再發或轉移至其他器官的警訊。 原文引自:突然頭暈只是低血壓?醫師:注意腦中風與癌症的警告 延伸閱讀:>>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ypakla933942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娛樂中心/綜合報導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擴大,據《人民日報》公布最新資料,截至2月22日21時,全球確診病例已達7萬7947人,死亡人數為2363人,目前死亡人數已超過2003年爆發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而香港則是有70例的確診,而在各國政府都呼籲大家盡量減少聚會的非常時期,日前網路上竟流出一段成龍、曾志偉、譚詠麟等香港大咖藝人和港警界高層聚餐的影片,慘遭網友狠批,而今天下午更有網友發文表示「成龍疑似被隔離」。網友看到成龍等多位大咖的聚會影片後,紛紛表示「不是不能聚會嗎?」、「沒戴口罩?」、「不想活了?」、「香港不緊張嗎?」而在昨(22日)天下午,便有人在知名論壇批踢踢實業坊上爆料「成龍疑似被隔離」,並分享了在推特上名為「程樂樂」的這位網友寫道:「包括成龍在內的明星、官員等六十人所在的一家封閉酒店裡發現了四個共產肺炎患者。現此六十人被隔離。」該網友也在底下曬出了那天聚會的大合照。此外,春節期間,大陸央視還是照例播出每年除夕的重頭戲「春晚節目」,只見成龍獻唱一首《大俠霍元甲》,歌詞一句「問我國家哪像染病」,讓大陸網友不禁感嘆「好大的諷刺,這武漢人多絕望」。而成龍主演的新片《急先鋒》原定2月7日在台上映也確定延後檔期,目前片商表示台灣上映日期還未確定。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男星買1000個口罩給「這兩群人」!背後暖心原因網讚爆終於下船!魔術師陳日昇嗨道別鑽石公主號「謝謝你的照顧」南韓大邱成死城…「新天地教會」變病毒窟!確診高達82人《大長今》李英愛拍片聲援武漢…中文高喊:相信中國能勝利


ypakla933942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宋朝流行瘟疫可能就跟蘇軾吃蝙蝠有關!」武漢肺炎(COVID-19)延燒,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16日舉辦「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臨床研討會」,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瑽寧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發表演說,快來看看他怎麼說。冠狀病毒是什麼?感染人類有7種 黃瑽寧醫師表示,冠狀病毒屬於網巢病毒目,有外套膜,所以怕酒精、胃酸,裡面包覆很長的單股RNA,將近3萬個密碼子,是所有RNA病毒中最長的,RNA病毒很容易突變,這麼長的基因如果突變很容易滅絕。然而,冠狀病毒的基因可以利用各種機制轉錄,製造出16種非結構蛋白質,可以保護很長的基因,所以複製出錯率反而降低了。冠狀病毒中有七種會感染人,造成類似感冒的症狀,其中SARS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都分在同一個次族群,很多人把兩者相提並論,但其實基因差異很大,表現也不一樣。新冠病毒哪裡來?棘蛋白基因藏關鍵 在冠狀病毒的3萬個密碼子中,每個冠狀病毒都會有S基因,負責製造棘蛋白(spike protein),感染時用來結合宿主的受體。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毒學特徵,一開始研究認為與SARS病毒基因組79%相似,但後來《自然》期刊證實,其與雲南蝙蝠的病毒基因相似度達96.2%。醫師表示不可思議,過去認為冠狀病毒會先感染中間宿主,經過基因調整,才傳染到人,「但人和蝙蝠的相似度超高,幾乎是蝙蝠可直接傳給人。」其中,接觸宿主受體的棘蛋白的S基因,蝙蝠和人的病毒相似度93.1%,胺基酸相似度更高達97.7%,只差2.3%,很可能是蝙蝠傳人的關鍵。論文指出,冠狀病毒進入人體時,除了結合宿主受體,還需要蛋白酶將棘蛋白切割,才可以把病毒的外套膜打開,把基因注入宿主。有研究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的棘蛋白被切割的地方,叫做furin-like cleavage site,這段是蝙蝠病毒沒有的,有些感染人的病毒也有,很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的關鍵。病毒感染人體的大門:ACE2受體 冠狀病毒結合哪個人類細胞受體來感染?黃瑽寧醫師提到,研究認為新型冠狀病毒透過連接血管張力素轉化酶 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 ACE2)受體,可能是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大門,也是蝙蝠、豬隻的大門,是深受病毒青睞的受體。接觸ACE2受體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中,只有新型冠狀病毒、SARS、和HCoV-NL63,但三者用來連接的蛋白質區塊都不同,在SARS病毒中,結合ACE2受體能力比NL63強,很快就進入人體,繁殖數量多,造成的免疫反應強,嚴重度就高。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病毒和比,其ACE2受體連接強度,研究估計是SARS病毒73%,另一篇則算出65%,推論嚴重度可能比較低。ACE2受體廣泛存在肺部細胞,但腸胃道、血管內皮細胞與平滑肌也都存在。病毒會從此處「開門」進入細胞嗎?醫師表示不一定,有報導在肛門拭子檢體發現病毒RNA,但不等於可糞口傳染,「找到屍體不代表可以找到活的人,要在糞便找出活的病毒,才證明有糞口傳染。」目前,只能證實新型冠狀病毒能飛沫和接觸感染,連垂直感染都還不確定。至於病毒已經傳人一段時間,有適應人的突變嗎?會不會因為一個突變,傳染力增加或致死率增加呢?黃瑽寧醫師認為,根據資料,確實有突變,但突變率屬於正常,顯示病毒在人類身上適應良好,不用太大改變。新冠病毒有何症狀?輕重症不同 黃瑽寧醫師指出,隨新資料更新,輕症變多,發現患者年齡下降,男性變少,發燒和喘的比例降低,且肌肉痠痛的比率增加。他說,很可能很多重症患者其實會肌肉痠痛,但沒時間回想。至於流鼻涕,一般認為ACE2 最多的地方在肺部,病毒要到很深的地方才找的到門,理論上沒有上呼吸道症狀,可能是免疫反應。為什麼抽菸的人重症多? 黃瑽寧醫師解釋,病毒進入細胞的門是ACE2,如果細胞表現越多ACE2,病毒就有更多機會進入細胞,所以ACE2可能與疾病嚴重程度成正比。有研究指出,抽菸者的細胞表現越多ACE2,可能是重症機率高的原因。中國約每2人有1人抽菸,女性抽菸比率只有3%,這也可能是男性重症比率較多的因素。小朋友症狀為何較輕微? 黃瑽寧醫師指出,流感重症是老人和小孩都比較多,為何冠狀病毒感染小孩的症狀不明顯?SARS研究指出,病毒的棘蛋白也會和游離的ACE2結合,ACE2原本功能是有幫助修復肺部傷害,但若SARS綁架了ACE2,肺部傷害修補功能就被抑制,肺部傷害會更嚴重。而當ACE2被綁架時,ACE就會上升,研究發現ACE上升與肺部傷害有關係。以老鼠研究發現,年輕老鼠的ACE比較少,越老越多,肺部傷害就越明顯。因此,老人可能ACE比較高,而ACE2又被病毒綁架,才造成肺部傷害較嚴重的情況。所以可能小孩感染後沒有症狀,有機會產生抗體,後續就不會變嚴重。因此,有科學家推論,就讓老年人感染,但試圖恢復游離的ACE2功能,但抑制ACE活性,或許可減少肺部傷害。目前心臟科等都有相關功能的現成藥物,過去有研究指出,這類藥物確實能降低肺部傷害,或許是可以嘗試的治療方式。疫情延燒 未來有什麼展望? 黃瑽寧醫師認為,藥物、疫苗沒這麼快,洗手還是比較重要,許多報導說潛伏期可能高達20幾天,其實錯誤的機率很大,可能中間有感染者,或者病毒已經在桌上停留3-5天,後來才摸到被感染;很多研究指出,冠狀病毒可能活5-10天是有可能的,物體表面的接觸感染在微生物感染很常見。有辦法抑制病情嗎?從數學模型演算,黃瑽寧醫師持悲觀態度,因為有10%患者是輕微症狀或無症狀,就算傳染力只有1%,要控制其實也很困難,很難像SARS自然消失,除非有疫苗。夏天病毒會不見嗎?黃瑽寧醫師舉高緯度的英國為例,發現冬天時冠狀病毒流行比較多,夏天就消失;但緯度和台灣相近的廣州,其實夏天時病毒沒有消失,一整年都有,不用期待病毒夏天會消失。不過,黃瑽寧醫師指出,這隻病毒的病例再生數有高有低(代表1名患者可感染多少人),只要每個人都洗手、不要亂碰,疫情指數就可以降低,若醫療系統充足,死亡率也可降低,端看個人如何防護、國家如何防疫。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冠狀病毒侵襲人類有歷史 「聖經說:『已有的事,後必再有,日光之下並無新事。』」黃瑽寧醫師說,另一隻冠狀病毒HCoV-NL63在800年前從蝙蝠傳到人,後續還有SARS,現在是新病毒,他兒子曾問他800年前冠狀病毒怎麼傳給人?他回說,800年前宋朝蘇軾寫過一首詩,「聞子由瘦,五日一見花豬肉,十日一遇黃雞粥,士人頓頓食藷芋,薦以薰鼠燒蝙蝠。」黃瑽寧醫師指出,那時人會吃蝙蝠,還用蝙蝠糞便做中藥,且宋朝300年間,發生大規模瘟疫近四十次,很可能有一次就是HCoV-NL63。(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ypakla933942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